從北潭涌沿大網仔路前行,跨過復興橋,即達北潭涌自然教育徑。小徑沿河畔而築,平坦易走,介紹各種鹹淡水交界處經常可見的地理環境及生物,至上窰民俗文物館為終點。
教育徑的首站為「涌」,涌是指流出海的水道,而在潮漲時,海水卻又會倒流入河道,形成鹹淡水交界的獨特生態環境,北潭涌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。 教育徑沿途可見到一片片紅樹林,紅樹的氣根很特別,都是一支支狀似筷子的直立着,從泥面伸出來,呼吸空氣,以適應泥灘的環境。在泥灘上又可見到跳蹦蹦的彈塗魚,及蟹鉗一大一小的招潮蟹等濕地生物。
穿過林地及竹林,有一些從前村民常加利用的植物,包括葉面粗糙的錫葉藤和樹身芳香的牙香樹。在終點站前是一座石灰窰連同上窰村,均被列作法定古蹟,上窰村並已闢作上窰民俗文物館,遊人可入內參觀。
|